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268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另一方面,产业链一体化已经成为光伏头部企业共同的选择。
在营业成本方面,三季报显示,金刚光伏前三个季度营业成本达2.94亿元,同比增加54.74%2.数据来源: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3.前三季度部分省市装机有退运减容。近日【光伏资讯】微信公众号(PV-info)了解到,2022年10月27日晚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全国新增52.6GW,其中集中式17.3GW,工商业分布式18.7GW,户用分布式16.6GW,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2022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注:1.以上统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3.前三季度部分省市装机有退运减容。2.数据来源: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光伏资讯】微信公众号(PV-info)了解到,2022年10月27日晚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全国新增52.6GW,其中集中式17.3GW,工商业分布式18.7GW,户用分布式16.6GW,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2022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注:1.以上统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政策研究论文指出,整合全球的太阳能电池供应链或能让太阳能更便宜。论文通讯作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何钢和合作者一起,比较了各个主要市场的本地化供应和全球化供应模式在太阳能电池部署成本上的差异,他们的计算发现,2008年至2020年,全球化太阳能电池市场能在美国节省240亿美元的安装费,在德国节省70亿美元,在中国节省360亿美元。根据2021年年报数据,在通威股份营收构成中,饲料及相关业务收入占四成,光伏业务收入占六成;但由于毛利率较低,饲料业务在通威股份中的毛利占比不断下降,2021年度仅为13%左右。
据统计,2022年以来,通威股份已经与隆基绿能、双良硅材料、晶科能源等公司签订了6笔百亿级以上硅料大单,硅料总计超过144万吨,总金额超3500亿元。若上述两个项目建成投产,通威股份硅料产能将达到83万吨,这一数字将大幅超过2021年度全球产能(51.9万吨),这也确保了通威将继续稳坐全球硅料产能头把交椅。2021年,通威股份电池片及组件环节(主要是电池片)毛利率仅为8.81%,相比2019年同期水平(20.2%)已经腰斩。除了规模优势之外,通威股份的成本控制能力在业内也是首屈一指。
与此同时,考虑到通威股份在硅料和电池片领域的优势地位,二级市场投资者基本上已经将通威股份看做是一只光伏概念股。预计到2022年年底,全球硅料总产能将达到118.73万吨/年。
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张,硅料供给过剩的隐忧也开始出现。截至2022年6月末,通威电池太阳能电池年产能已达54GW。纵观行业近2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降本增效、降低度电成本一直是光伏行业的第一性原理。随着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通威股份硅料业务国内市占率已经近30%。
从前三季度看,通威股份营收、净利润分别超出隆基绿能151亿元、107亿元。持续不断的硅料大单应该是通威股份大举扩产的底气所在。由此计算,2023年硅料供给的紧张局面有可能缓解,硅料环节的暴利局面或将不复存在。截至2021年末,通威股份电池产能 45GW,占比 11%,位于行业第一。
通威股份正成为一部疯狂赚钱的机器。随着技术进步对产业链影响力的降低,垂直一体化已经成为龙头公司降低成本的首选。
不过,通威此番进军组件也颇有逼上梁山的味道。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7.45亿元,同比增长107.30%;实现净利润95.07亿元,同比增长219.12%。
根据2021年报数据,通威股份硅料业务毛利率达到66.69%,电池片及组件业务毛利率为8.81%,饲料业务毛利率为0.48%。进军组件 未雨绸缪8月18日,通威股份预中标华润电力3GW组件集采,宣示着公司吹响了进军组件行业的号角,并由此引起了光伏行业不小的震动。由此计算,通威股份三季度日赚利润1.03亿元,俨然成为一部疯狂赚钱的机器。而作为一个组件新入局者,通威股份能否在竞争激烈的组件领域杀出也尚属未知。截至2021年年末,通威股份产能达到18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2%。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6月以来,行业内外已有24家企业宣布进军多晶硅领域,通威股份的大本营已经遭遇到多方进攻。
2021年以来,受产业链供需错配影响,多晶硅致密料价格已经突破30万元/吨,相较于2021年初(8万元/吨)累计上涨近4倍,相比2022年年初涨幅超过30%。另一方面,产业链一体化已经成为光伏头部企业共同的选择。
尤其是2020年以来,由于硅料、硅片环节攫取了产业链的大部分利润,位居中游的电池片环节盈利能力一再被压缩。而为了获得更强的一体化优势,通威股份又开始大举进军组件环节,完成了产业链上的最后一块拼图
不过,正是基于巨大的电池片产能所带来的协同效应,才让通威股份敢于在硅料领域逆势扩产,这与隆基在硅片组件领域的一体化优势非常类似。在硅料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通威股份毛利率一路攀升。
纵观行业近2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降本增效、降低度电成本一直是光伏行业的第一性原理。进军组件 未雨绸缪8月18日,通威股份预中标华润电力3GW组件集采,宣示着公司吹响了进军组件行业的号角,并由此引起了光伏行业不小的震动。与硅料环节类似,通威股份在电池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来自其成本优势。随着通威股份大举进军组件领域,光伏龙头隆基绿能迎来了最有实力的一个挑战者。
今年8月,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包头市和保山市各建设年产 20 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项目,单项目投资预计 140亿元,预计将于 2024 年内竣工投产。自7月5日创出76.86元的历史最高价以来,通威股份股价持续回落。
截至10月27日,通威股价报收于47.08元,区间跌幅接近40%,由此不难看出投资者对硅料过剩的担忧。在毛利构成上,硅料业务对通威股份的毛利贡献度达到71.20%。
根据此前产能规划,2023年年末通威股份的硅料产能将达43万吨。InfoLink调研数据显示,上半年电池片出货量前五企业分别为通威股份、爱旭股份、润阳股份、中润光能、捷泰科技,通威股份继续保持第一。
截至2021年年末,通威股份产能达到18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2%。另一方面,产业链一体化已经成为光伏头部企业共同的选择。据统计,2022年以来,通威股份已经与隆基绿能、双良硅材料、晶科能源等公司签订了6笔百亿级以上硅料大单,硅料总计超过144万吨,总金额超3500亿元。因此,向下游组件环节拓展就成了一种未雨绸缪之举。
因此,由于硅料生产具有投资金额大、投产周期长,工艺复杂等特征,外行很难进入,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6月以来,行业内外已有24家企业宣布进军多晶硅领域,通威股份的大本营已经遭遇到多方进攻。
PVInfolink统计数据显示,通威股份电池出货量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5年全球第一,也是行业首家电池出货量超过100GW的企业。根据2021年报数据,通威股份硅料业务毛利率达到66.69%,电池片及组件业务毛利率为8.81%,饲料业务毛利率为0.48%。
此外,硅料项目从开始投入到爬坡到满产状态也将需要3年或者更长时间。国内市场主要由通威股份、保利协鑫、大全能源、特变电工(新特能源)等四家公司主导,整体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发表评论